扫描二维码

下载“智慧宁津”APP

来源:现代视听  日期:2021-02-09 14:25:00
字号+
字号-

图片



   

a333d383ca8c765fde48510501bbbdd3


范世民

宁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融媒体中心主任





2018年,宁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整合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宁津报》、宁津新闻网站、县广播电视台及所办新媒体,以及县大数据中心部分设施,于2018年12月组建宁津县融媒体中心,作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县委宣传部领导。作为山东省2家中宣部重点联系推动单位之一,宁津立足深度融合,持续改革攻坚,推动构建全县“大宣传”格局,不断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项功能定位,努力打造县域主流媒体区域品牌。








一、强化流程再造,联动互通一体运作







一是生产流程再造。中心强化编辑委员会的权威和系统性管理功能,以总编室为依托,重新调整生产布局,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中心把编播等部室划归生产一线,把经济文艺部、业务拓展部等有生产能力的部室一体设置为内容建设的主要责任部室。借助山东广电闪电云打通了策、采、编、审、发、评全流程和频道、频率、纸媒、新媒体等各端口。通过编委会(总编室)每日晨会的“人工”操作和技术平台“智能”操作,为精准高效地开展内容建设提供了支撑。二是贯通省级技术平台。基于全省一张网的总体设计,宁津县依托山东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支撑,建立了融媒体中心指挥调度系统“中央厨房”和“闪电云”平台,将全县80多家单位通讯员纳入“闪电云”采编管理。








二、落实移动优先,多端融合新型传播







打造党媒移动传播新平台。一是集中打造“智慧宁津”手机客户端。2020年5月8日“智慧宁津”闪电版正式上线,上半年完成了平台数据迁移,生产管理和发布系统无缝连接。新版累计注册用户超过10万,比改版前新增注册用户4.5万。二是建设拓展新平台,占领舆论宣传新阵地。按照“在向基层拓展、向楼宇延伸、向群众靠近上继续下功夫,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和信息服务”的要求,宁津县融媒体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主导建设了“数字化电梯宣传服务终端”项目,这一集成创新项目从提高群众安全感切入,在充分考虑群众安全乘梯需求、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和社区网格服务需要以及地方电梯产业赋能(宁津县是山东省电梯设备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上,遵循广播电视节目制造播出和网络传播有关规定要求,按照频道化来进行内容设置和宣传管控,有效运用移动传输、交互体验等新技术,让地方主流媒体在电梯、在楼宇占据了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首批300部终端已于2020年5月安装运行,可辐射10万用户。截至目前,终端已播发公益宣传片64部,播发便民信息15条,循环播放超过2.5万次,预警或接受用户被困求助80起(次)、146人,成为“电梯的黑匣子”“移动的电视机”“应急的小广播”和“社区的好管家”。

内部推动和保障“移动优先策略”落地。一是创新样态。不仅把电视作品切单条后以“V新闻”的形式进行网络传播,还注重根据网络特点,打造短视频类、诵读类融合产品。二是形成品牌。“鬲(音li)视频”是根据宁津县文化地标“鬲”命名的短视频产品,有单独的片头、标识和定位,为跨平台、跨地域传播提供便利。2020年以来,在抖音上的播放量超过3000万次,播放量过万的作品有267条。三是用户生产。通过用户生产方式推出的《我型我秀》《我为民法典发声》等专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四是常规求新。已经连续两年对县两会“春晚”在移动端直播,“我为两会捎句话”成为宁津县开门办会品牌。2019年“全国70地庆丰收全媒体直播”让“宁津良种”声名远播。








三、坚持姓党为民,整合资源拓展服务







立足主流主导,强化为民惠民,推进“媒体+”。一是建立“媒体+文明实践”模式。依托“智慧宁津”客户端,在2019年6月建成的志愿服务云平台的基础上,2020年又委托山东广电信通公司量身打造了“宁津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管理服务平台,设计了志愿服务活动管理、点单评单、积分管理等六大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在手机、电脑、平板、智能一体机终端等多端操作。其中,点单评单功能打破了志愿服务送单与群众需求之间不精准、不对等的弊端。2020年,根据平台的反馈信息,调整志愿服务项目20个,群众对志愿服务满意率达到90%,同比增长了20个百分点。二是建立“媒体+政务”模式。191项行政许可服务将全部被纳入“智慧宁津”手机客户端“一次办好”窗口,开通政务号23个;和县落实办在全省县级媒体率先推出“现场集体问答、线下闭环办理”的电视融媒问政栏目《阳光问政》,在各端同时发布。自2019年3月份开播至今已播出35期,对37个县直部门单位进行问政,累计反映解决问题2300多个,让群众的话有处说、群众的事情有人办,实现“主流媒体监督有力、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具体问题得到解决”的三赢效果。为规范农村小微权力管理,进一步开发了“智慧村务运行系统”,村民可通过手机随时查询监督村务公开情况,实现了“账目进手机、公开无期限、举报随时可点击”的功能。系统自2019年运行以来,全县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量同比下降了43%。三是建立“媒体+服务”模式。2020年,为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便民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智慧宁津”手机客户端接入了县大数据服务中心开发的“疫情掌上通”软件,链接了县发改局的“政策直通车”和县人社局“网络招聘”等网络服务板块,放大了政府服务和媒体宣传的功效。








四、注重管理创新,内生动力外部协同







一是形成中心“四位一体”管理架构。着力破解各领域各部室孤立封闭、各自为战的旧格局,努力形成统分结合、联动高效的管理、服务、运行新模式。在中心设立编辑、经营、技术、监督四个工作委员会,探索建立共建共治、共推共享机制,实现了内部管理的“条块融合”“点面联动”。二是深化内部机构改革。在编办、财政、人社等部门支持下,压缩非生产领域部室,创新设置新的统筹管理部室,职能部室从原来18个精简到12个;公开招考选聘21名媒体专业人员充实到生产一线。三是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和项目制运营。在2019年进行全员绩效考核的基础上,2020年探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改革。在内容生产上,每月拿出2万元初始创新基金,按移动端、融合产品分别设立项目,实行部室联产承包责任制。按照运行效果,进行年终二次分配,视创新成效予以再次奖励或收回初始奖励。四是加快组建全媒体采编播管团队。建立全员内部轮岗、派驻蹲点帮包机制,已经初步实现所有人员至少两个岗位从业经历,关键岗位全部实现梯队跟进和人才备份。积极外派记者到《光明日报》、山东广播电视台跟班学习,组织参加中宣部、中国记协等高层次专业教育培训活动,并邀请业内专家到宁津县开办媒体融合大讲堂,对全县宣传工作者进行面对面辅导。五是成立工作室。打破原有部室界限,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业余、兼职、共享原则成立工作室。《阳光问政》栏目就是由“阳光问政”工作室打造的宁津融媒品牌,工作室牵头单位是广播工作部,通过跨部室协同,充分发挥了联合生产的优势。“悦读者”工作室由主抓少儿培训的业务拓展部发起,于2020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正式成立。工作室联合融媒主播、诵读爱好者组织生产、开展活动,实现线上和线下结合,专业生产与用户生产结合,社会效益优先和经济效益兼顾,延伸成立了13处“悦读者”校园工作站。各学校师生们围绕校园文化展示类、手工制作类、科学小实验类、诗歌朗诵等进行选题,通过《悦读者》发布音频作品819件,视频作品541件。其中83件作品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发,成为一支活跃的宣传生力军。教师节期间,“悦读者”工作室组织校园工作站开展“文锦苑”杯教师节演讲比赛,多件参赛作品在“智慧宁津”形成爆款,“智慧宁津”因此一举拿下闪电云山东区县融媒一周(9月4日-10日)排行的多项第一(热点稿件排行榜第1,包揽热点稿件前6位置;综合实力排行榜第1;注册量排行第1;点击量排行第1)。

“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对各级持续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开展的明确要求,更是媒体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历史机遇。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该继续乘势而上,各方合力而为,重点在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推进“媒体+”技术建设和政务赋能上下功夫;在筑牢基层基础,建设一支更加坚强有力的媒体“守正”队伍上下功夫;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上下功夫,持续增强主流媒体的工作定力,在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上不断探索。



来源:《现代视听》2020年第12期




智慧宁津 APP

更多精彩!扫码下载“智慧宁津”APP 了解